【温馨提示】消除乙肝歧视 普及预防知识

作者: 时间:2015-10-14 点击数:0

近日,媒体报道,一名19岁女大学生只因献血时查出了乙肝三系统“大三阳”,她的学习与生活秩序便被彻底打乱了,原来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的小女孩,一下子变得沉默寡言,不是她性格发生了变化,而是她所处的环境让她适应不了,最终因乙肝歧视,在学校单间宿舍以最极端的方式,告别了深爱着她的父母。
在我国相关部委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乙肝病毒携带者平等享有入学、就业的权利。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用人单位在公民入学、就业体检中,不得要求开展乙肝项目检测,不得要求提供乙肝项目检测报告,也不得询问是否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然而,“乙肝歧视”的现象频频发生。面对社会上的异样目光,绝大部分乙肝患者不愿意公开病情。有乙肝患者表示,从两岁开始家里人发现其患了乙肝之后,吃饭时就把他的碗筷单独分开。上大学的时候,同宿舍的人经常弄一些消毒剂回来喷洒,让人很不自在。等到了求职,入职体检心想自己肯定过不了关,于是就找了人顶替抽血检查,这才找到了工作。
歧视,很大程度上缘于人们对乙肝的不了解。要消除大众对乙肝患者的歧视和疑虑,需要让更多人了解乙肝的相关知识。
乙型肝炎是什么?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又称HBV)引起的,HBV存在于乙肝病人的血液、汗液、唾液、月经、乳汁及泪液等分泌物中。与乙肝急性期和慢性肝炎急性发作期时病人的上述体液及分泌物接触后,HBV进入血液中即可传染上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传播方式有哪些呢?
1、母婴垂直传播:我国现有HBsAg阳性者约1。4亿人,其中85%通过母婴传播。垂直传播是我国乙型肝炎蔓延和高发的主要原因。也有少数为父婴传播者。母婴传播主要是通过产道感染或宫内感染。
2、血液或血制品传播:被HBV污染的血制品如白蛋白、血小板或血液输给受血者,多数会发生输血后肝炎,另外血液透析、肾透析时也会感染HBV。
3、医源性传播:被HBV污染的医疗器械(如手术刀、牙钻、内窥镜、腹腔镜等)均可传播HBV。
4、家庭内密切接触:主要指性接触、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如同用一个牙刷、毛巾、茶杯和碗筷),均有受HBV感染的可能。HBV可通过破损粘膜进入密切接触者的体内。
5、公共场所、理发店、美容院等容易被HBV污染,如浴池、剃刀等均可以传染HBV。
如何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
1、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我国卫生部于1992年将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对所有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但疫苗及其接种费用需由家长支付;自2005年6月1日起改为全部免费。
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高危人群和成年人。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共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进行。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有抗体应答者的保护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续12年,因此,一般人群不需要进行抗-HBs监测或加强免疫。但对高危人群可进行抗-HBs监测,若抗-HBs水平低下者,应进行疫苗加强。
2阻断母婴传播
新生儿应实施乙型肝炎疫苗计划免疫。对HBsAg阳性母亲或合并e抗原阳性的双阳母亲的新生儿,其婴儿注射的乙型肝炎疫苗剂量应加大,同时,应在出生后24h内(最好在出生后12h内)尽早注射剂量为≥100IU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
3、避免医源性传播
(1)各种医疗和预防注射(含皮肤试验、皮肤注射等)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实行一人一针一次一消毒;各种医疗器械及用具(包括采血针、针灸针、划痕针、探针、采血吸管、阴道扩张器及各种内窥镜、口腔科钻头和弯车头等)均应严格消毒,经常监测,保证合格。
(2)把好输血及血制品关:用敏感方法和全套乙型肝炎感染指标筛选输血人员和器官移植及人工受精的提供者;严格检定血液及血制品,以防造成病毒传播。
4、防止水平传播
目前医学虽已证实,与乙肝病毒携带者或乙肝患者进行日常的生活接触,如一起用餐、握手、拥抱等不会感染病毒。但是,提醒大家:注意个人卫生、饮食卫生,成人应防止性传播;儿童应避免与病人或HBV携带者接触,并应接受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小心使用血液制品。原则上,最好不要轻易使用血液制品。远离毒品,不要静脉吸毒,洁身自好。
后勤管理处
2015年5月18日

上一篇:下一篇: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后勤保障部电话: 政编码:730060

甘公网安备62010402000263号